»姓名:李红南 | »系属: 油气资源系 | |
»学位:博士 | »职称:副教授 | |
»专业: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| »导师类别: 硕导 | |
»电子邮箱:lihn0611@163.com | ||
»通讯地址: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| ||
»概况 出生地:吉林梅河口;朝鲜族 | ||
◎研究方向 储层地质学;油气藏开发地质 ◎教育经历 1989年9月至1993年7月 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获学士学位 1996年9月至1998年12月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获硕士学位 2003年9月至2007年7月,中国石油大学(北京)获博士学位 ◎工作经历 1993年——至今,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任教师 ◎学术兼职 无 ◎主讲课程 《油气田地下地质学》、《油田开发地质学》、《油气储层地质学》、《测井地质学》、《石油勘探概论》、《油气藏开发地质学及油藏描述》等 ◎指导星空平台及博士后 已培养全日制硕士生17人、在职硕士生8人;在读硕士生8人。 ◎承担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骨干成员: 十一五、十二五,复杂油藏剩余油分布预测研究; 十三五,低渗—致密油藏地质建模及剩余油预测方法 近年校企合作项目: 1、渤南洼陷低渗透储层地质综合研究与增产潜力评价(主持),胜利油田,2011; 2、孤岛油田渤72~中一区南Ng1+2构造储层及三维建模研究(主持),胜利油田,2011; 3、塔中402CIII均质段微观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(副主持),塔里木油田,2012-2014; 4、二三类储层流场及微观剩余油动态模型建立方法研究(主持),大庆油田,2012-2015; 5、吉木萨尔致密油产能预测技术研究(主持),西部钻探,2013-2014; 6、玛湖凹陷斜坡区三叠系储层综合评价(主持)西部钻探,2013; 7、南海西部海域水淹层综合识别与评价方法研究(副主持),中海油湛江油田,2014-2015; 8、埕东北坡东营组沉积体系研究(主持),胜利油田,2016-2017。 ◎获奖情况 1、低渗复杂断块油藏精细油藏模型的建立与应用,获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,2003; 2、河道砂油藏特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配套理论和技术,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,2008; 3、河道砂储层地质环境及开发灾害研究,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,2008; 4、“油气田地下地质学”课程体系精品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,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,2011; 5、油田地质实习课程建设的实践及应用,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,2012; 6、本硕博阶梯式课程体系建设(储层地质学-油藏描述-油气藏定量表征及预测),山东省教委,三等奖,2012。 ◎荣誉称号 无 ◎著作 油藏仿真模型与剩余油预测,副主编,石油工业出版社,2009年3月 ◎论文 1、李红南、等,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特征及产能预测研究,石油天然气学报2014,36(10) 2、李红南、等,低孔-低渗砾岩储层量化评价方法研究,石油天然气学报2014,36(2) 3、李红南、于文文,河南濮城油田沙二上2+3砂层组末端扇沉积特征及剩余油分布,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2,32(4) 4、于文文、李红南,东营凹陷非均质储层压裂选层研究,油气井测试2011(05) 5、李红南、王德军,油藏动态模型和剩余油仿真模型,石油学报,2006,27(5); 6、李红南、徐怀民等,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模式与剩余油分布,石油实验地质,2006,28(4); 7、李红南、魏垂高等,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成藏控制因素,油气地质与采收率,2006,13(3); 8、李红南、黄石岩等,低级序复杂断块构造应力场定量模型与油气分布,地质力学学报,2006,12(3); 9、李红南、李存贵等,文南油田文33块沙二下亚段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,地学与资源研究新进展,2006,5; 10、李红南,王毅等,塔里木盆地石炭系与下伏地层构造运动面分析,石油实验地质,2003,04。 ◎专利 无 |